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9634833793738297&wfr=spider&for=pc大程庄在丰城东南20里,清末民初时人口已近,是全县有名的大庄子,坚固的寨堡。今属华山镇。村中程姓十分之八。明朝天顺(-)年间,伊川(程颐)十九世孙程天佑(贡生)次子程士琦婚配大程庄乡绅尹俊之女,婚后全家自程老家(人口增多无法居住)迁来大程庄依亲定居。而后子孙繁衍,人口竟超过了尹家。子孙向学,耕读传家,至清末,共出过贡生3人,太学生4人,邑庠生6人。
伊川26世孙程济川(邑庠生),曾当过几十年华山会首。清末民初丰县共有十大会首,各自管辖一片地方。会首的产生,是由地方士绅推荐素有人望者,经县衙批准。程氏族谱介绍他:“性豪爽,见义勇为,家颇丰,见义疏财而匮。村后地洼,每淫雨,十余村被淹,公请于县长,开河直通大沙河,水灾皆免。”解放后在此河基上开挖沙复调度河,是沟通大沙河复新河的主要水道。时人评价他“公正平易,待人以礼。”在其会首任上,曾参与修建大沙河华山大桥(由徐州首富张大烈捐资)。是当时全县最大的工程。
大桥于年建成通车,极大改善了徐州至丰县的交通状况。大程庄本来交通闭塞,发动富绅捐资,于村四面各开通衢大道一条,形如轿杠,后人传说大程庄之所以名人辈出,乃是村庄风水好,形如八抬大轿。生一子作斌(字觐光)考中秀才后,又被保送到南京法政学堂就读,道德文章享誉全县。觐光生二子,长子乾一,毕业于江苏省立七师(徐州师范,今徐师大前身),毕业后在县城终生从教,为丰县教育界先驱。次子坤一(字厚之,以字名),北大毕业,淞沪抗战时任上海市郊金山县长,承担抗战支前任务。
丰人王敬久率87师血战第一线,全师官兵伤亡大半,一次就从金山县及松江地区补充预备役壮丁八千人,仍死战不退。上海、南京沦陷之后,程厚之因功升任大本营四川省遂宁地区专员。抗战胜利后,应同学北平市长何思源之邀,任北平市教育局长。后随傅作义将军起义,解放后任东北行政区教育局长。他在其大作《辛亥革命时期丰县社会一瞥》(刊于《江苏省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及《丰县文史资料》第一期)中写道:“父亲程觐光在南京法政学堂也加入了革命党(同盟会),县知事沈贞就是他同学好友,邀请他当了丰县检查庭长。他一回来就轰动了乡里,就拿剪辫子来说,我村和全华山乡受他的影响,推行得最快……”
可以看出,当时在沈贞的支持下,程觐光与张祥登、丁景文、董汉槎、李季筼、曹子瑞等同盟会员大刀阔斧地移风易俗,推行新政,以求改造社会的雄心壮志。可是这一切并不能挡住张勋的复辟,张勋的辫子兵打过来,沈贞逃走,同盟会员们也死的死,逃的逃。充分暴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程厚之接着又写道:“我有两个族兄,一个叫阎王,一个叫大王,请了一个大刀会师兄叫秦标的做教师,编练大刀会团练……”。“阎王”叫程心一,“大王”叫程从一,二人是堂兄弟。程心一号称丰县第一大老执,丰县“南党”首领李明德在城里出殡,请其做大老执,因李是丰县首屈一指的富豪,苏鲁豫皖边界地区头面人物纷纷前来吊唁所有乞丐行旅谁来都管饭,流水席一摆十天,程心一指挥若定,十天下来,嗓子不倒,精神倍增,因此名声大噪。一天晚上去王屯说事(排解纠纷),至晚喝酒至微醺,乘酒兴拒绝人送,独自步行回家,行至大程庄村南柏树林遭遇“鬼打墙”围着坟头转圈子,怎么也走不出来。此人素来胆壮,大声叱喝:“我是阎王,尔等小鬼能奈我何!’声闻数里,被村人听到,结伙前来,救其回家,从此有了“阎王”的“雅号”。
程从一是城东青帮首领,辛亥革命多依靠帮会,所以其人亦是丰县“南党”重要人物之一。逢节按令,青帮(三翻子)徒众聚众活动,纷至沓来,轰轰烈烈,如同山寨,同侪朋友笑称,既然有了“阎王”您就叫“大王”吧。从一生有四子,三子为箴,北师大毕业,曾在县城创办“黎明职业中学”,为丰县地方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丰县教育界先驱。抗战时任湖南大庸(今张家界)县长,联合各派力量,积极投入抗战,有力地捍卫了重庆大后方。
清末民初,社会解体。北伐的太平军两次路过丰县,其后捻军更是到处窜扰,地方处于无政府状态,土匪滋生,成了雁过拔毛之区。大些的村庄纷纷筑圩建砦,办团练自保。大程庄的团练很是有名,寨子也从未被土匪打开过,此前城西孙庄寨、城南胡庄寨,都曾被土匪打开,土匪屠村,杀数百人。黄体润的家乡黑楼寨,也几乎被打开,若非黄及时搬来救兵,就被屠村了。
年,鲁西南的大刀会自称“刀枪不人”被外国传教士斥为妄诞,于是与天主教结下了“梁子”,在刘士端,曹德记等率领下,曹县、城武、砀山等十余县同时举事,烧教堂,杀教民。年,砀山大刀会首领庞三杰联络鲁西南的大刀会,浩浩荡荡开到丰县戴套楼,包围了天主教堂,扬言血洗教堂,杀尽洋人(传教士)和汉奸(教民)。丰县的事情,岂容外人染指,大程庄的团练联合周边赵屯、刘楼、王屯等村的团练,对外地大刀会实行了“反包围”,鸣鼓而攻,庞三杰、牛金声、彭桂林等这才领教了丰县人的抱团(团结)与强悍,知难而退,铩羽而归,从而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
因为安全,前来大程庄住寨避乱得很多,村中遍布外村人建造的豪宅。而本村人的豪华房屋并不多,程厚之的文章继续写道:“我家还是一个有六十多亩土地的乡绅家庭,爷爷又是华山会首,遇荒年,一家老幼十口人的生活无法维持,只好到城里借高利贷。后来以十亩地的代价偿还了这笔活命债……”。
村中冯守信家的宅院豪华气派,一片青的瓦屋楼房院子。冯守信是沛县冯集人,程从一的外甥。民初曾任丰县建设科长,抗战期间任江西某县县长。华山郭庙村人王连美的宅院更胜一筹。王曾随徐州籍军阀褚玉璞当团长(同时当团长的还有丰南蒋作相),后褚部被北伐军消灭,遂投靠孙殿英,据说参与了东陵盗墓,发了横财。不敢在家乡居住,遂花高价在大程庄内购地建筑了该处豪宅:高大的四合楼院,四角炮楼,院子极大,栽植了数十株南方运来的木瓜树。该宅解放后被征用为村部、大队部、仓库,后收购站、代销店、卫生室、钢磨坊、弹棉坊相继搬人,房子还绰绰有余。王家大院现在尚保存完好,建议旅游部门进行考察,看能否辟为百里大沙河旅游观光带上的一处景点。附近的张杏行即传说中的杏花村,现和大程庄同属一个行政村。
大程庄有两个传统:一是办团练,保一方平安,二是办学校。大程庄完小是全县创办最早的完小之一。程济川、程从一先后为校董,聘请了县内教育界名流、书法家于启后为校长(后为县督学),教学质量与城南毕楼的务本小学齐名,县内不少文化名人都曾在此读过书,如我国笔石学科的奠基人穆恩之院士、西安交大生物工程研究室主任程敬之院士、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程守业教授等,都是其中佼佼者。
说过大程庄,不能不提到渠桥。渠桥在城东8里,也是县内较大较有名的村庄。村内程姓为主。由伊川二十二世孙程文祥自程老家迁居于此,繁衍成村。文祥曾孙程世则(字化远,印景唐,后以印名世),清丁卯科举人,辛未科进士。分发漕标,即补衙守备将军,诰授武德骑尉。生子程元桂,江北师范毕业。元桂又生五子:乐琴、乐同、乐天、乐炎、乐毅。
其中程乐琴县师毕业从事教育工作,程乐天师从李贞乾先生,丰师毕业后留校任教,为丰县早期同盟会员洪井曹子瑞先生之婿。程乐炎民国时期任江苏高邮县长。程景唐的侄子程元彬(字雅卿),清已丑科举人,甲午科进士,殿试第三甲,钦典四品蓝翎侍卫。武功高强,族谱评价为:“娴熟武略,作衙皇宫,能骑怒马,善挽强弓,随驾御后,执戟朝中,烈烈壮志,飒飒英风。’清室灭亡之后,回丰城购房居住养老。其长女适邱,外孙邱守梅与赵万友(赵淘)接受了上级组织在丰县建党的命令后,住进其家中为掩护,发展党员,开展党的活动,建立了丰县最早的共产党组织。
渠桥也有办学兴教的优良传统,渠桥小学也是县内创办较早的小学之一,教学质量享誉城东。
结语
学者俞大纲先生说过:“倾听我们祖先的脚步声。”相信任何人听到这句话都会怦然心动。
余退休以来,尝遍阅家乡诸姓族谱,粗略观之,似乎是“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然深入研究,细心品读,寻觅文化载体,探究历史真相,就会发现,是人文精神、家国情怀铸就了族谱的性格和特色。若按人口规模,程氏在丰并非大姓。然奉乃祖伊川先生之“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四箴为圭臬,尊儒兴学,孜孜向学,以文明兴族,以诗礼传家,能跻人全县“四大姓”之列,邑人尊为“东程”是根本原因吗?
图:来自网络文: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