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李天桓先生
前几天去唐山看望我的古琴老师李天桓先生,终于完成了一件计划多年的事:录下老师的诗文吟诵。
最初学琴的时候,我跟老师提起吟诵这回事,老师说那不过是从前人读书的一种腔调,然后随口吟了《芙蓉楼送辛渐》和《岳阳楼记》。我当时便觉得很好听,近年意识到这种原汁原味的吟诵越来越少见,应该保留下来。
根据我对吟诵的了解,近体诗、古风、词和文的调子各有不同,于是我把各体裁的作品都准备了一些带过去。
老师说,吟诵是从他的父亲李浴星先生那里学来的。师爷当年教家里的孩子诵读诗词文章时,便是这般腔调。师爷是旧学修养极深的一个人,古琴、书法、绘画、篆刻、诗词俱佳。遥想当年一门风雅,真令人悠然神往。
左三为李浴星先生左四为李天桓先生
据老师讲,诗、词、文俱可吟诵,甚至白话文流行以后,当时的学生读白话文时还保留着读古书的习惯,拖长了声腔似唱非唱。说着老师翻出一张报纸,随口读了几句。果然,作为一种“读书腔”,如果仅限于某一篇或某一种体裁,反而不大正常了。
叶嘉莹先生常常强调吟诵对解诗、作诗的好处,我想她大约会感兴趣,征得老师的同意后,我把他的吟诵录音发给了叶先生。
结果第二天上午便接到叶先生的电话,她说李老师的吟诵朴实自然,是吟诵最传统最正常的样子。
总说“吟诵不是唱歌”“吟诵不是表演”,但遗憾的是,现在有很多把吟诵弄成唱歌和表演的现象。我想,最能说明吟诵与唱歌、表演之区别的,便是这些老先生们自然本原的读书音吧。
以杜甫《春夜喜雨》、王维《山居秋暝》、杜甫《绝句》、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白居易《琵琶行》(选段)以及范仲淹《岳阳楼记》(选段)为例,将李天桓老师的吟诵调作一个记录:
据老师说,《岳阳楼记》的吟诵带有唐山丰南地区的方言味道,这和我了解的吟诵常常与方言有关是一致的。
我本来想把各体裁的吟诵调都做一个记录,老师说他对律诗比较熟悉,文章也可以,古风和词的调子忘记了。虽然有些遗憾,但已经不虚此行。我心满意足地坐下弹琴,老师则拎起工具组装一个衣架。就在他手上操作的时候,口中随意哼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我大喜:这不就是非格律诗的吟诵么!赶紧央求老师再来一遍,于是才有了《琵琶行》那一段。我听过的五七言古诗吟诵大多是四句一个回环,老师的《琵琶行》只有两句,接下来便是不断重复。感觉这个调子比近体诗和古文更有旋律感。
图文转载请联系作者。
更多文章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