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35名公务员被开除何以被误读
■瞿玉杰(教师)23日,广州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谢宝怀在以“完善*府窗口服务,推进作风建设”为主题的《羊城论坛》上透露:曾在上班时间发现*府工作人员上QQ聊天、看电影等现象,现在已经有35名*府工作人员因不作为或者乱作为而被开除。(12月24日《信息时报》)在浩如烟海的络新闻中,这一则并不起眼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从该新闻的上留言可以看出,公众的“关注点”在于将上班时间聊天、看电影当成了那35名公务员被开除的直接原因。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读。谢宝怀局长只是说“曾在上班时间发现*府工作人员上QQ聊天、看电影等现象”,至于35名*府工作人员被开除,则是因为不作为或者乱作为。很显然,不作为或者乱作为比上班时间上QQ聊天、看电影的“外延”要广得多,错误的性质也要严重得多。公众之所以会对这一新闻产生误读,转载站的新闻可以说“功不可没”。笔者注意到,《信息时报》此稿的原标题是《35名公务员因不作为被开除》,而一些主流新闻站在转载时为了吸引民的眼球,将标题改成了《广州35名公务员上班时间上聊天看电影被开除》。这是被误读的关键。但是,这一新闻被误读的更深层次原因是社会心理背景。毋庸讳言,公众对于公务员群体的“不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公务员不作为、乱作为及腐败行为的深恶痛绝,一是对公务员“低付出、高回报”的愤愤不平。公务员的“低付出”主要表现为工作稳定、清闲,曾有友戏言:我国公务员工作的稳定性在国内仅次于农民。在此情形下,广州“突然”爆出有35名公务员被开除的新闻,自然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失者在草野”。笔者希望有关部门从这一被误读的新闻中读懂民意,完善公务员的退出机制,不要再让开除35名公务员这样的新闻成为“轰动全国”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