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用历史告诉未来唐山那些消失了的老建筑 [复制链接]

1#

你肯定听说过,天津有个“五大道”,青岛有个“八大关”,上海有外滩,那里西洋风格的建筑云集,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而成为著名的旅游区。

其实,唐山本来也可以像天津、青岛、上海一样,拥有这样的城市风貌。

多年前,开滦煤矿的兴起,拉开了唐山城市发展的序幕。由于当时中国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就从国外聘用。据统计,共有18个国家、多人在开滦供职。当时为这些洋人修建的西式风格房子,唐山人称之为洋房子。截至年,老唐山共有洋房子所。

唐山还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大学之一——唐山交通大学,那也是一片欧美风格的建筑群落。

唐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广阔的冀东大地上也曾有许多古迹,如古寺、古塔、古城、古建筑等。

唐山小山,这个和北京天桥、上海大世界齐名的文化商业中心,也曾繁华一时,盛名远播。

但在年的那一场强烈地震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让我们用图片和故事去触摸历史,找寻淹没在岁月长河里的记忆……

■开滦洋房子

年开平矿务局自开凿第一眼矿井——唐山矿一号井起,陆续从国外聘用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同时,在今天的凤凰山一带陆续为外国工程技术人员构建住宅,逐渐形成了西山别墅区。年滦州矿务有限公司创建后,先后开凿马家沟矿和赵各庄矿,随之在这两地修建了大片洋房子。截至年,老唐山共有洋房子所。后大多在地震中损毁。■赵各庄10号洋房子

年,比利时籍工程师瓦拉文受聘于开滦矿务局,来赵各庄矿担任矿师职务,其女莫尼克随同父亲在10号洋房中居住了10年。年唐山大地震的新闻传到比利时,当时已经重病卧床不起的瓦拉文对女儿莫尼克小姐说:不知咱家的10号房倒塌了没有?瓦拉文去世以后,莫尼克小姐三次来开滦故地重游,最后一次已70余岁高龄,每次来去赵各庄10号洋房子环顾,久久不肯离去。10号洋房子也成了重要的影视作品外景地。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至今,在这里先后拍摄了京剧电影《节振国》、电视剧《八号洋房子》、《节振国》。

■唐山市交际处

其功能相当于*府宾馆,是对外接待的窗口,在今天凤凰山附近的西山道上。地震中损毁。

■老唐山图书馆

震前的唐山图书馆面积平方米,就位于现在的凤凰道上,是一座“工”字形的欧式建筑,非常漂亮。这张图片摄于年。

■唐山老火车站

这座新颖别致、颇有文艺情调的*色建筑,就是有着多年历史的唐山老火车站。地震中损毁。■唐山交大

唐山交通大学在唐山办学近70年,历史上数次易名,上世纪70年代西迁四川,成为今日的西南交通大学。其原址在现今南湖生态城东部区域,是一片有着欧美风格的园林式建筑群。如今旧貌难寻。图片从上至下依次为校园俯瞰、校图书馆、校门、明诚楼。

■小山

20世纪30年代,富商白月亭仿照上海大世界在小山最高点兴建“小山大世界”,成为小山商业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小山大世界为两层建筑,分东西两部分,中间有天桥连接;这里有天宫电影院、天娥大戏院、小桃园饭庄,有日用百货,干鲜果品。小山大世界的影响巨大,在它的周围,陆续建起了规模档次更高的旅店、饭庄、商场、浴池、书馆、戏院。渐渐地,小山成为唐山这座工业重镇的城市繁华中心和形象代表。小山也是唐山的文化娱乐中心。从早期的拉洋片、耍猴、变戏法、打把式卖艺,到后来的说书、唱戏、演皮影,再到后来的电影院、大戏院,小山的文化娱乐事业遵循着中国早期都市文化发展的规律。但最让小山扬名的,还是因为从这里走出了后来成为我国主要剧种之一的评剧。图为小山局部复原图

■广东会馆

广东人是唐山最早的拓荒者。唐廷枢创办开平矿务局之初,从家乡广东带来大批熟练工人。这些广东人后来成立了同乡会,在今路北区*府一带建造了一座有着浓郁岭南风格的建筑——广东会馆。整个建筑为坐北朝南的剧院式建筑,大厅的正门是高大的四扇玻璃格门.两旁贴墙的浮雕,一副凸字门联分列大门左右。右书“歌风熏南土”,左书“道义嫣湖阳”,迎面凸雕的横匾上四个苍劲大字“广东会馆”。广东同乡除在此集会外,平时就在这里演戏、放映电影,为唐山较早的文化活动场所。可惜,岁月消蚀,这座曾标志着领近代开放风气之先的老建筑,葬于大地震废墟之中了。图为广东会所复原图

■滦州衙署

历史上的滦州,管辖范围比现在的滦县大得多,清朝时期,滦州辖境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滦县、滦南全部,唐海、丰南、开平、古冶、昌黎、丰润、玉田的一部或大部。滦州衙署坐落在滦县老城东门内原御滦街路北,自辽天赞二年(年)至年一直是滦州州治所在地,是一州的*治中心。目前,我们看到的有关滦州衙署的记载和建筑遗存多为明清修纂的《滦州志》所记载的和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据说,滦州衙署由辕门、大门、仪门、戒石坊、大堂、东西库房、东西翼房、德福祠、狱神祠、宅门、二堂、三堂、四堂、五堂、大花厅、东西书房、厨房、上宪堂、马号、吏目廨和后花园等组成。可是因为遭到战火、灾害等原因的破坏,滦州衙署现在仅存的只有当初的大门了。大门的建筑明显带有清末的建筑特征,青砖灰瓦,斗拱结构。在空间布局上主体突出、轴线明显、布局周正、厚重沉稳,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特点。著名的《杨三姐告状》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里。

■滦南长凝镇镇水宝塔

唐山有个奇特的地名叫“长凝”,位于滦南境内,如今已为镇*府所。在地。相传,古时这里是东向榆关的茶马古道,但因为滦河经常泛滥淹没道路和山野,夏秋季节便不能通行,于是村民捐资在此修建了一座镇水宝塔,用来镇住河神,谁知连修两次均被洪水冲毁。到了大唐贞观十九年,太宗率大*征东至此,闻知此事后,便让大将尉迟敬德在此地镇守,村民再次开工建塔,镇水宝塔最终建成。后来,山西张姓迁徙至此定居,改村名为长凝店,其含义为“宝塔镇住洪水,村庄长凝永固”。长凝店建起延庆寺后,镇水宝塔得名延庆寺塔。这座镇水宝塔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依然存在,年的大地震镇水宝塔也难逃劫难。

■滦县文峰塔

相传滦县文峰塔初建于辽天禄年间(~年)。此塔于清嘉庆十六年(年)被当时的滦州知州以影响风水为由强行拆除。后又于道光元年(年),新任知州认为“塔主一邑科第,去之则不祥”,募款复建,定名文峰塔,成为滦州十景之首的“岩山虎踞”。但此塔多灾多难,最终于年唐山大地震中毁去。这是年重建的文峰塔

■丰润天宫寺塔

天宫寺塔位于丰润区,建于辽代(年),至今已有0多年的历史,基本上可以说,是唐山境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事实上,该塔只是天宫寺的建筑之一,但寺庙其他建筑已淹没在历史烟云中。该塔也在年大地震中严重破坏,幸未倒塌。年重修时,从塔残部分7—13层发现有两个塔心室及塔内保存的一批珍贵文物,其中有木板刻经数卷,鎏金铜佛5件,文殊普贤石像及陶器、瓷器等。

■迁西蓟镇总兵府

蓟镇总兵府是明代蓟镇东西0公里长城防线的*事指挥中枢,与宣府、大同共同构成拱卫京师的屏藩,明代先后有78位总兵驻守于此。戚继光亲自撰写的《重建三屯营镇府记》对蓟镇总兵府规制有较为详尽的描述。整个镇府雄伟壮观、装饰华丽,为明代典型的府衙建筑。

唐山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老建筑或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或损毁与年的大唐地震中。不仅是许多外地人,就连震后出生的唐山人,也很难感觉到唐山厚重的历史了。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扼腕的事。但历史不能假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