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为了更尊重历史传承,更符合广大干部群众意愿,更有利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目前,已经顺利通过省政府批准,丰南镇正式更名为胥各庄镇。
▼▼▼
胥各庄,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名字,一片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沃土。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闪烁出夺目的光彩!
这里,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从这里延伸远去!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在这里呼啸长鸣,驰骋神州!
这里,创造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年就已跻身全国“百强乡镇”行列,年在河北省亿元乡镇排名中名列第一。年在国家统计局评定出的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千强镇”中,名列第十位,成为长江以北地区唯一进入前十名的乡镇,被誉为“江北第一镇”。年在中国乡镇综合实力强评比中,位列第八名。
这座充满实力、活力、魅力的历史文化名镇,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了无数青睐的目光......
“胥各庄”这一地名已有千余年历史,镇内曾有一座洪阳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年-年),远近闻名,影响广泛。早在清咸丰年间,这里就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猪鬃加工出口基地,所产“火炬”牌猪鬃饮誉海外;清光绪二年(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委派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以官督商办的方式,创建了开平矿务有限公司。为方便煤炭运输,年春在胥各庄开挖煤河,同时,一些民船利用煤河之便,载运石灰、陶瓷、粮食等生活日用品,往来津唐之间,成为当时交通运输动脉。
年11月8日,自唐山起至胥各庄的唐胥铁路正式通车。随着两端不断延伸,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大动脉。唐胥铁路的建设,极大地促进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拉开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序幕。
与“胥各庄”交界的“侉子庄”,也是一座北方名镇,新中国成立后,兴办了大量集体工业,最有代表性的是年成立的侉子庄铁木修配厂,带动了周围村庄的工业发展。年兴建了唐山银丰钢铁有限公司,年在全省百强乡镇排名中,侉子庄镇位居第十七名,年改称银丰镇。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胥各庄和银丰一带文化的活跃和繁荣。十九世纪末,创立于镇内魏家庄的评剧社——赵家班,培育了成兆才、任连会和“孙氏三只凤”等在内的一大批优秀艺术家,上演了题材广泛的剧目,为评剧产生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也使丰南成为评剧主要发源地之一。年,胥各庄四街北侧建起中新戏院,以演出评剧为主,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筱俊亭曾在这里演出。新中国成立之后,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涌现出一批水平高、影响大的群众文艺演出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年成立的唐山市第一个农民业余铜管乐队和年获全国首届群众歌咏大赛最高奖--大奖的“小北斗”合唱团。年胥各庄镇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建身活动先进乡镇。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胥各庄镇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镇人民艰苦奋斗创大业,百折不挠筑辉煌,走出了一条奋勇腾飞的创业发展之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后,该镇确立了“工业兴镇”的战略,大力兴办企业,年建设丰南轧钢厂,这是丰南区钢铁企业的发端,开启了工业大发展的新纪元,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了年,乡镇企业已达千余家。年,胥各庄镇与清华大学和中国五矿进出口公司联营兴建了唐山贝氏体钢厂,投产后第二年就成为全省首个乡镇企业利税大户。年,先后吸引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镇投资办企业,投资5亿元建设成了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唐山联强轧辊有限公司等一批三资企业。
年9月,国丰公司与银丰公司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出资兴建唐山新丰钢铁有限公司。年7月,采取合并重组的形式,以国丰公司为续存企业,实现了三企合一,整合为新的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该公司累计纳税亿元,实现利润亿元。在此后的十多年中,国丰公司一直是丰南的支柱企业,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优秀企业的强强联手,促进了两地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协同进步,也为实现两镇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年11月,为全面提升竞争实力,实现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胥各庄镇与银丰镇合并,成立丰南镇。全镇辖31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人口10.5万人,国土面积达74平方公里,年财政收入最高值26.43亿元,年GDP最高值.09亿元。在年“河北百强镇”评比中,排名第一,并先后两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
风雨兼程,辉煌难忘!唐山国丰有限公司年跻身世界钢铁“百强”行列,居第60位,被河北省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唐山贝氏体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唐山鑫丰集团荣获全国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在丰南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丰南镇党委、镇政府大手笔绘就城市转型发展之路。按照拓展空间、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总体要求,统筹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将26个村相继完成平改,大力改善了生活环境,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服务业态不断繁荣壮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都实现了崭新跨越。
厚重的历史文化,是一种铭记。地名是代表一个地方的重要符号,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渊源。“胥各庄”一名历史悠久,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极为丰厚,已深深镌刻在祖祖辈辈丰南人的脑海中,具有很高的社会公众认知度,其名早已载入中国近代工业史和交通史,是值得珍惜的文化记忆。
浓厚的乡情乡愁,是一份寄托。地名不仅是一个地域历史、人文、自然共同积淀的符号,更是当地人乡情乡愁的载体,是与乡土割舍不断的感情脐带。“胥各庄”不仅是这里人们的自然家园,更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爱恋。只有“记住乡愁”,才能焕发出建设家乡的强大合力。
涅槃的江北古镇,是一种展望。胥各庄是年唐山大地震的重灾区,也是当时世人瞩目的焦点。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飞速发展,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座浴火涅槃的江北古镇,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胥各庄”这一名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这是一笔无形“资源”,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更加弥足珍贵,人们憧憬着她更加辉煌的前景和未来。
因此,关于名称问题,一直是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