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里的八月,是窗户外面止不住的蝉鸣,是爬满枝头的月季花开得正旺,是穿梭在法庭里的身影忙忙又碌碌,是我怀着一份敬重走向这里的激动和紧张。
再次走进唐山市丰南区胥各庄法庭,我的任务简单而单纯。
我要采访的是肖斌哥——胥各庄法庭庭长、全省优秀法官。
我不知道,以我从事法院文字工作十多年的经验,能不能还原一名优秀法官的价值选择和职业追求,但是我想总会有什么东西,值得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吧。
见到肖斌哥的时候,是下午两点五十分。因为他三点钟还有一个庭审,我们约定开完庭再聊。还没等我说完,他就被两个当事人拦住了。可能是多年的法官经验使然,他在庭审前的几分钟内,恰到好处的解答了当事人的疑虑,没有一丝一毫的厌倦,也没有一点一滴的慌乱。后来我才知道,那两个当事人是从辽宁赶过来的,如果一直等到庭审结束会耽误他们返程的时间,所以他才着急在庭审前帮他们看完资料。
不知为什么,看着他从容的走进审判庭,那个背影在我心里越来越高大。正当我思绪万千的时候,肖斌哥的助理双玉说,要带我四处转转。
盛夏时节,接二连三的雨让法庭的小菜园绿意盎然,而窗前大把大把的月季花,将人民法庭几个字衬托的比平时更耀眼,这里的八月,浪漫不已。
双玉告诉我,肖斌哥到法庭后不久,便和镇里积极协调,对法庭进行了重新装修,现在的办公环境比以往好多了。
走在法庭整洁干净的办公区,每个房间都有忙碌的身影,偶尔还能听到讨论案子的声音。难得的大晴天,阳光从窗外照进来,楼梯拐角处的植物长势喜人,像极了这些默默奉献努力生长的法院人。我不禁想,肖斌哥能把法庭管理的这么好,一定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耐心吧。
然而,熟悉肖斌哥的人都知道,他把更多的时间和耐心用在了审理案件和服务群众上。想起几年前,他刚到胥各庄法庭任职时,我们曾有过一次深度的交谈。谈及法庭未来的发展建设,他的一句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慢慢往前走吧,为人民服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是的,为人民服务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这句看似稀松平常的话,是这些年肖斌哥工作的真实写照。采访的过程中他告诉我,胥各庄法庭所辖人口近22万人,案件类型多案情比较复杂,每一份判决结果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作为人民的法官,心里得始终装着人民,一时一刻都不能松懈。
前不久,肖斌哥刚处理完一个案子。被告樊某承包某村委会的鱼池进行经营养殖,合同到期后双方因后续承包问题产生纠纷,加之没有及时告知村民激起了民愤,近百名村民到镇政府讨要说法。当时已经接近养鱼撒苗期,案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近亩鱼池撂荒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肖斌哥接手案件后,多次实地走访了解案情,并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调解,最终促使双方达成新的承包合同。
肖斌哥说,这些年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名基层法官靠什么才能赢得尊重?
今年夏天,他收到了一封感谢信,信的落款处是某企业。信中感谢了他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工作态度。信中还说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需要这样贴心的法律指导和服务,更需要这样为民办实事的法官。寥寥的几行字,在他心里泛起了暖意。也是在那个时候,困扰了他很久的问题终于找到答案。
胥各庄镇地处丰南老城区,辖区内钢铁企业遍布。如何精准的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摆在肖斌哥面前的大事。在审理国丰公司、贝钢公司、联强轧辊公司等企业破产改制案件中,他主动与党委政府沟通协调,从法律层面提出前瞻性意见和建议,在依法稳妥化解案件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最终赢得了企业和百姓的信赖和赞誉。在棚户区拆迁改造过程中,他更是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流动法庭,现场解答居民的法律难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誓言。
在人民群众心里,肖斌哥是那个模样俊朗,笑起来有点亲切的人民法官;在周围人的眼中,他低调朴实,是难得一见的热心肠。
每每遇到维护弱势群体权益的案件,他总是叮嘱大家,谁家摊上事都不容易,要尽可能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我也是这么过来的,以前刚上班的时候,院里的老同志也这么跟我讲,这大概就是传承吧”,他自己这样说。
谈及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人,肖斌哥提到了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父亲,一个是自己的师父,两人都是扎根基层法庭数十年的老庭长。如果说,父亲对他的影响是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那么师父对他的影响则是日复一日的潜移默化。他们在基层法庭一干就是几十年,将青春和热血全部奉献给了那片土地,以及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是他们在他初入法院的那些年,坚定了他留在基层的初心和决心。
在回机关的路上,我脑海里一直浮现一个画面。那是采访结束时,肖斌哥送我们到楼下,刚好碰见一个过来找他的当事人。他来不及跟我们告别,就急匆匆的赶去调解室,开始了另一起案件的调解工作,而我又闻见了满园的郁香。想起,我问他的那个问题,你觉得做法官累吗?他说,累并幸福着。(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