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老江东兴衰史下在这里发现宁波
TUhjnbcbe - 2020/12/22 15:31:00

上篇回顾

(点击下端图片自动转入链接)

中篇回顾

(点击下端图片自动转入链接)

当百丈路两侧飞速发达起来之际,和丰的那片工业区却正迎来另一番光景。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由国企掌控的传统工业已不能适应城市经济的发展。

每一块土地都需要有可以和时代和地段匹配的价值。

曾经和丰沿江一带并不是人居佳境,但随着商业和居民区的北扩,和丰顿时成了不可多得的城市核心沿江板块,它的功能自然将让位于蓬勃而来的新城市经济。

因此,和丰工业带的谢幕不可逆转的来临。最具象征意义的「两根烟囱」,和丰纱厂和太丰面粉厂,先后迎来变革。

先是年宁波纺织集团改制合并,成立维科集团;和丰纱厂也被并入其中。

后是年,太丰面粉厂搬迁,原地块归属于宁波报业集团。

年后,和丰工业区的改造转向庆丰桥以东,剩余的工厂相继拆除或搬离,当地的土地进入清理和修复阶段,直至年,这个工程仍在继续。

不过素来推崇实业的宁波,自然不会完全放弃工业——这一宁波经济的重要根基,时代需要它们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在经历过无数次方案的推倒重来后,太丰面粉厂终于保留了几栋最具工业象征的建筑,并转身成当下的宁波书城。

更准确地说,这是一个以“书”为主题的商业广场。除了新华书店这个大IP,还有相关的亲子教育、图书出版、文化创意、特色餐饮、酒店会议等等。

我最钟爱的是书城的露天旧书市场,若周末有空,或闲来无事,免不了会去淘下旧书。

年,原和丰纱厂终于改建成和丰创意广场。五栋庞大的商务楼宇沿着江一字排开,气势恢宏。

原先用来召开董事会的那栋欧式小洋楼被完好的保留,廊柱间漂亮的拱券,爱奥尼柱与科林斯混合式的柱头,都是一百多年前流行的建筑元素。

百年前的那代民族工业的先驱,就是在它的古老屋檐下,思忖和谋划着宁波工业的未来。

也许是象征意义更浓,也许是承载的记忆更久远,相比偏向亲子教育和娱乐的原太丰面粉厂,和丰创意广场保留了更多工业经济的色彩。工业设计,是它对外推广的核心形象。

年的时候,和丰的招商人员还在担心珍珠贝的商业价值,现在看来这完全是多余的。

一方面广场本身地理位置优越,自带流量,二来宁波缺少一个有点格调的品宣场所;三来沿江的甬江公园也给珍珠贝加分不少。

但限于拆迁瓶颈,从和丰创意广场到书城的这一段甬江公园,至今无法全线打通。三栋标志性建筑群只能暂时继续各自为*。

玉米楼也是一个曲折的存在。开发它的谢姓商人保留了宁波帮的许多可贵的气质。可惜形势比人强,由于开发周期跨越了多轮楼市低谷,玉米楼的建设的运营一波三折。

好在凭借特殊的造型,也是因为三江口多年来缺乏新的地标建筑,玉米楼得以扮演起三江口的形象担当和网红担当,如今则成为宁波又一高端夜间经济场所。

玉米楼和书城之间的那个废弃已久的仓库,则被本地一家文化公司拿下,做文娱经济的开发,前宁波钟姓知名地产人参与其中。

从江岸继续向陆地纵深,时尚的基因在老江东的楼宇与街区间,如努力寻找光明的藤曼般,肆意生长。

原宁大曙光校区迁移后,几乎没有任何间隔,新的时尚文艺广场——集盒就填补了空白,并很快成了宁波文艺青年的自由场。

在被餐饮和亲子几乎占领的商业广场中,集盒却提供了更多文创、艺术演出(LifeHouse)、DIY等方面的娱乐消费,成为宁波商业广场中的一股清流。

在和丰南,《长江七号》的取景地附近,一群文艺青年开辟了另一处自由王国——普思小镇。

在一条仿佛宁波古老水畔街市的小街区上,服装设计、酒吧、宠物店、设计,甚至金融等各色机构、场所,自由自在的探索着各自的存在方式。

江东这片土地,总会给人不断的惊喜。

但就在江东达到辉煌的顶点时,它原先的地位却正岌岌可危——年后,从南到北,宁波崛起了一座又一座崭新的城区,而江东的发展却滑入了停滞期。

年万达开业,宁波的商圈开始南移,至印象城开业,江东已经没有一家购物中心可以与鄞州中心区诸强相提并论。

▲金光中心近照,来源网络

新天伦广场强行改建成盒子式商业体,但我认为,如果设计成开放式商业街区,与颐高一带连成一片,也许更符合它的地段和地块特性。

继而被超越的是商务区,南部商务区的百万体量,东部新城的金碧辉煌,才是现代都市的象征,而江东则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左右为难,难以找到新的定位。

人居的高度则被水乡邻里豪宅区、鄞州湿地公园板块相继迭代。

水乡邻里的6万+,以及湿地公园江山万里系列的崛起,让江东的改善需求纷纷外迁。昔日的豪宅区逐渐没落,仅有海景花园等寥寥几个还在坚守当年的荣耀。

甚至江北的姚江板块和湾头都在吸纳江东的改善人群。全新的城市设计和大牌不断的涌入,让那些曾经被江东轻松碾压的城区,反过来超出了几个身位。

中坚力量的外迁是一个城区衰落的开始,就如老海曙的衰落也是如此。而土地空间的局促,也让江东难以有更多回旋余地。

徐戎、明楼、曙光、*鹂、紫鹃、白鹤、潜龙,再也不是新城区的代名词,而是被贴上老化、破旧、凌乱的标签。

90后00后几乎忘记了彩虹服饰广场的存在,他们要么网购,要么涌向更新更潮的广场,如来福士、印象城、银泰城。即使知道也只认为那是妈妈们才去的地方。

各种新奇的展会也只在东部新城的新会展中心举行,偶尔导航失误才会光顾这家曾经宁波会展界的龙头。

终于,无可奈何花落去,年,江东被正式并入鄞州区,成建制的消失。

但作为一种记忆和城市的精神符号,老江东依然被无数宁波人留恋。也是基于这种集体意识的存在,鄞州区也在全力渴望唤醒它曾经的辉煌。

年,鄞州区宣布建设时尚东外滩。

这个全新的板块和老江东的核心板块高度重叠,从新世界广场出发,一直延伸到BOBO城一带,覆盖整片甬江东岸。

在官方话语中,该板块被赋予「对标陆家嘴」的宏大目标,显然,没有人会真的遗忘老江东的价值。

除了书城、玉米楼、和丰,三大标志性建筑,从紫玉台沿着甬江继续向东,跨过中兴大桥,直至BOBO城,这片原先的工业带也在寻找新的定位。以新商务新总部基地为主要目标,建成一长排新的商务地标群。

曙光、工人、史家、徐戎等社区先后拆迁,原有板块重新做城市设计。

还有宁穿路的两侧,二号桥三号桥先后搬迁,接下来或许会轮到华东物资城。新的城市内容排着队等待填入,从甬港路一直向福明路方向滚滚翻新。

与宁穿路的更新相似的,还有金钟、潜龙、宁舟、王隘、戎家、舟孟等等这些老一代的社区。它们都在期待着新的消息,或者已经开始自我涅槃。

这无疑是场伟大的自我扬弃,不惜在最中心的地段大刀阔斧的更新,将一切陈旧的都推倒重来。然后在新的白纸上,继续绘制更符合时代精神的蓝图。

困难自然巨大,但江东不一直是如此吗?不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心,才造就了江东曾经的辉煌吗?

一个为了追求更美好的未来而兴起的城区,一个曾创造过和丰工业带和新灵桥光荣历史,且始终在奋力追赶时代的城区,何不继续盼望它将继续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至少,我对此很有信心。

-END-听相

感谢认可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江东兴衰史下在这里发现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