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河北省理顺多方关系ensp创新物业管
TUhjnbcbe - 2021/1/4 15:48:00
编者按: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小区物业服务与居民期望不匹配的问题日渐凸显,如何处理好与物业服务管理相关的社区多方主体关系,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是社区治理的重大问题。去年9月,河北省出台《关于理顺物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指导意见》,要求构建社区*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楼门长、综合服务站等“六位一体”的统筹协调机制,并将石家庄、唐山、邢台3市作为先行试点,开展改革探索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河北省委、省*府将理顺物业管理体制机制作为创新社区治理的关键环节,作为巩固*的基层基础、夯实*的执*根基的重要抓手,纳入全省工作大局,进行安排部署。去年省委常委会2次进行专题研究,安排部署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改革工作。去年9月,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理顺物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指导意见》,要求构建“六位一体”统筹协调机制,石家庄、唐山、邢台三个市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

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机制

坚持整体联动。按照省委、省*府安排部署,河北省民*厅主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和指导试点工作要求,与省委组织部、省委*法委、省公安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司法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形成了工作合力。省住建厅印发《全省物业管理提升年工作方案》等文件,强化物业服务行业监管。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强化*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意见》等*策,推进物业服务企业*的组织和*的工作全覆盖。省委编办指导全省街道(城关镇)设立物业监督管理办公室。省公安厅按照“一区一警一辅”模式,推动派出所警力向社区前置、社区民警进驻社区。省司法厅印发《关于加强物业纠纷调解工作的若干意见》,引导群众用法律手段解决物业矛盾纠纷。其他部门发挥各自优势,主动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和服务。

坚持试点带动。按照《关于理顺物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指导意见》要求,石家庄、唐山、邢台3个市均由市“两办”印发实施方案,确定试点范围和试点任务。石家庄市选定13个社区及所在街道同步开展试点工作。唐山市选取20个社区,集中打造试点示范样板。邢台市确定信都区(原桥西区)的10个街道(乡镇)、91个社区整体先行先试。目前,在全面总结试点做法的基础上,3个市均全面推开了这项工作。承德、张家口、保定、沧州、衡水等市也按照《关于理顺物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指导意见》要求,选定部分街道、社区进行试点探索。

坚持督导促动。河北省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听取3个试点市汇报,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唐山市建立“一项任务、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确保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地。邢台市抽调业务骨干成立工作专班,坚持每月调度、半月督查。

发挥*建作用试点颇见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3个市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普遍提升。

强化*建引领,充分发挥*的建设的根本性作用。3个试点市全面推行社区“大*委”工作机制,着力提高基层*组织的*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社会号召力,提升了治理效能。唐山市路南区为解决南湖区域回迁小区众多、基础设施差、物业费收缴率低等问题,大力推广“红色物业”,破解了“村改居”后的物业管理难题,物业费收缴率由3%左右上升到95%。

坚持自治为基,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基础性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健全全链条管理机制,全力构建协调顺畅、运转高效的物委会管理机制,拓宽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范围和途径,形成了以社区*组织为统领,居委会为基础,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楼门长、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

健全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制度机制的规范性作用。石家庄市制定社区物委会工作规则和相关职责制度规范细则,出台《社区物委会管理工作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唐山市建立了“1+1+3+7”社区治理*策体系,即1个实施方案、1个推进“六位一体”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3个配套文件及7个行业规范文件,对社区工作者体系建设、业委会规范管理、物业服务质量综合评价等进行规范。邢台市信都区对街道建设和物业监督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社区物管员岗位职责、业委会成立流程、社区楼门长管理制度、选任程序及考核管理等逐一进行了明确规范。

突出民生导向,充分发挥群众需求的导向性作用。3个试点市聚焦特殊群体和群众关切,不断创新物业服务方式,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增强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邢台市信都区每年由区财*列支万元,按每户每年、96、72元标准补贴社区,对个新建和中新型小区、39个村改居小区、个老旧小区,采用聘用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业主自治管理、共享物业管理、社区兜底代管等方式,使基本物业服务得到有效保障。

注重数字赋能,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加成性作用。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将人、地、物、事、组织及其变化信息全部纳入智慧社区平台,提升了不同场景需求下的社区治理能力。

石家庄物业管理融入社区治理的“”模式

史文生

居民在社区服务大厅填写材料

河北省石家庄市以理顺街道、社区两级物业管理体制机制为突破口,通过强化“一个核心”,坚持“两个先行”,突出“三个到位”,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健全联动机制,形成了协调顺畅、运转高效的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工作模式。

“一个核心”?“红色物业”全覆盖

石家庄市委、市*府印发了《关于理顺物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实施方案》,突出街道社区*组织对居委会、物委会、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治核心引领,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在物委会、业委会中的领导作用,统筹引导各类社会服务资源下沉社区、融入社区、服务社区,逐步形成*建引领、多方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街道、社区*组织根据实际,在具备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成立*支部;在不具备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通过选派*建指导员等方式,加强社区物业*建联建。目前,全市城市社区所有物业均成立或联合成立了*组织,实现了“红色物业”全覆盖,居民对物业企业的满意度由过去的53%提高到了87%,个老旧小区从中受益。

“两个先行”?物委会业委会统筹管理

试点示范先行。自今年1月份起,石家庄市选定13个试点社区和所在街道同步开展试点工作。试点街道、社区均按照统一的标准、统一的程序、统一的规范全部建立了物委会,配备社区物管员,各项工作机制、运转流程不断完善,社区*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楼门长、综合服务站等“六位一体”的统筹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平台搭建先行。搭建了线上线下工作平台,指导各区设立街道(镇)物委会62个、社区物委会个,在个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办公地点设立议事场所;开发了线上平台,开发了城市社区管理工作信息系统,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物业管理考评信息融入系统中,实现了全市小区物业管理信息时时采集、及时处理、汇总集成、自动评定、定期通报。

“三个到位”?强化制度保障

制度建设到位。编印了《物业管理委员会相关职责制度规范》(试行)、《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工作手册》(试行)、《社区物业管理委员组建程序》(试行),对物委会的构成、场所设置标准、选举程序、职责任务、工作流程、纪律要求等进行了规范统一,为全市物委会建设运行提供了规范支撑。

人员配备到位。采取区聘、街管、社区用的方式,招聘社区物业管理员,协助社区物委会负责人开展工作,及时反映居民的服务需求,配合做好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物管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目前,所有社区物管员全部到岗开展工作,从事物委会管理的相关人员达到了人。

资金保障到位。年市区两级共投入万元,为物委会业委会统筹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其中,市级安排万元用于开展试点工作,安排万元对低保户、特困人员进行物业费补贴,安排万元对金牌物业公司进行奖补,安排80万元开发城市社区管理工作信息系统,安排万元用于购买社工项目;市、区两级安排资金余万元,按5万元/年为每个社区物委会安排管理运行经费。

效果呈现?达成融合发展

通过试点先行、强力推动,石家庄市基本形成了“一委(物委会)统管、双方(物业公司+业主)协商、一平台(石家庄城市社区管理工作信息系统)监管”的“”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工作模式。

物委会统管功能逐渐显现。新成立的物委会瞄准小单元、着眼小平安、盯住小需求,面对面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困,全时段、全过程为居民提供服务,有效解决了居民心头的操心事、烦心事。据不完全统计,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协调解决各类问题2.2万件。

友好协商氛围逐渐形成。物业服务企业办公地设立的议事处为物业企业和业主提供了协商场地,改变了过去物业企业强势做主、业主被动接受、信息沟通不畅通的恶性循环模式,既有利于矛盾问题的解决,又为融洽双方关系提供了平台。从目前个小区议事处设立后的运行情况看,友好协商、相互谅解、合力促进的氛围正在形成。

科技支撑效率逐渐发挥。石家庄城市社区管理工作信息系统集中整合了社区基础数据、社区巡逻报事系统、巡查上报APP、考核督办系统、地图可视化系统等资源,市、区、街道、社区、居民五级同步考评物业管理服务,畅通了管理者、服务者、业主之间的信息通联,节省了人力、物力、时间等成本,加速了小区物业服务问题的解决。

邢台协调联动?破解物管难题

李清叶郑刚

年,河北省委、省*府将邢台市确定为理顺物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试点市之一。为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尽快趟出路子,创出经验,邢台市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领导重视,周密部署。邢台市委、市*府高度重视,把抓好试点工作作为重要*治任务来抓,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落实了责任分工,健全了推进机制,召开了动员大会,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为顺利开展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组织保障。

试点先行,强化督导。邢台市选定社区治理基础较好的信都区(原桥西区)为试点,先行先试,摸索经验。市委组织部、市民*局等部门多次深入基层现场指导,并坚持半月一调度,每月一碰头,强力推进试点工作。

信都区通过试点取得了以下经验:

建立健全了各类社区组织。信都区91个社区全部建立健全了*组织和居委会,业委会、门楼长、物业服务企业实现了全覆盖,形成了“六位一体”的社区治理格局。

建立健全了物业管理体系。信都区10个街道(镇)和91个社区均成立了物业管理委员会,所有街道均增设了物业监督管理办公室,充实物管员91名,物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矛盾纠纷大幅减少。

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内情况通报制度》《社区协商议事制度》《居民民主恳谈制度》《居民民主评价制度》《物委会联席会议制度》五项制度,全方位理清了社区各组织的职责任务,明确了运行规则和协作模式,为各个组织分工合作、协商共治,提供了制度保证。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即*组织当好“主心骨”、居委会当好“管家婆”、业委会当好“操盘手”、物业服务企业当好“服务员”、楼门长当好“助推器”、综合服务站当好“服务部”,形成了“六位一体”、多方共治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模式。

全面推广,整体推进。在开展试点过程中,邢台市突出民生导向,充分发挥群众需求的导向性作用,不断创新物业服务方式,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邢台市始终坚持三个结合、一体推进,即开展试点工作与“三创四建”相结合、抓点与抓面相结合、抓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相结合,统筹安排、齐头并进,努力做到凡是要求试点单位完成的任务,其他县市区都要同步进行,一体落实。7月份,邢台市在信都区专门召开了全市试点工作现场会,各县(市、区)实地观摩学习信都区试点成果。目前,试点工作经验已在全市19个县(市、区),个街道办事处(乡镇),个社区全面铺开,计划明年上半年完成全部试点任务,比要求提前半年。

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理顺物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是一项综合工作、系统工程,必须上下贯通、部门配合、齐抓共管。邢台市在开展试点过程中,始终坚持属地*府负责、民*部门牵总、有关部门配合的原则。组织部门负责*建引领,指导街道、社区、居民小区及物业企业实现了*组织全覆盖;民*部门牵头抓总,狠抓了各类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工建设,强化了居民自治;住建部门改进措施,强化了物业服务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公安部门警力下沉,加快了社区平安建设;其他部门也都按照各自职能和分工,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全市上下形成了目标一致、人人有责、协调联动的生动局面,确保了试点工作有条不紊扎实开展。

唐山深入推进『六位一体』治理体系

王德满

唐山市路南区尚信社区举行物业管理委员会选举大会

河北省唐山市突出*建引领,积极补短板、强弱项,深入推进“六位一体”社区治理体系,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提高*治站位

建立工作机制。按照一项任务、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五个一”工作机制,高效推进工作运行。市级成立领导小组,组织部部长、分管副市长牵头主抓。市县全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市级统筹主导、县级组织实施、街道具体落实、社区源头治理的严密工作链条。

强化制度保障。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理顺物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实施方案》,提出“三个百分之百”(物委会覆盖率、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六位一体”社区治理格局构建率)工作目标,将“六位一体”建设与基层*建、疫情防控、老旧小区改造、社区服务能力提升紧密结合,确定路北、路南、高新、丰南、迁安、滦州6个区(市)13个街道20个社区先行先试。制定出台《坚持*建引领深入推进“六位一体”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形成“1+1+3+7”*策体系,从体制机制、队伍建设、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各县(市、区)也因地制宜制定出台配套措施,建立“1+X”制度体系、“1+N”为民服务体系。

突出*建引领

用*建引领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社区*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市社区*组织达标率达到98%以上。

用*建引领组织机构设置。构建以社区*组织为统领,居委会为基础,物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工作架构。大力推进业委会建设,出台《业主委员会规范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业委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推行“楼门微治理”,建立健全网格员+楼门(栋)长网格治理组合模式,选优配强楼门(栋)长,并选派优秀楼门(栋)长担任兼职网格员。

用*建引领物业企业服务。将物业服务企业*建纳入基层*建工作体系,建立物业企业*建工作与登记备案、日常监管、考核评价“三同步”制度,将*建工作作为物业招投标、信用信息管理和评级、行业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打造“红色物业”企业。

用*建引领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推行“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模式,将57项服务事项纳入综合服务站,建立健全AB岗、代办服务等工作制度,实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

强化体制建设

全面理顺物业管理体制机制。以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全市54个街道、个社区全部成立物委会,街道全部成立生态环境和物业监督管理办公室,充分发挥了街道*(工)委统筹协调各方、领导基层治理的重要作用。在试点区探索实施的“3个1”办理机制,即对居民反映问题“1分钟受理、1小时到场、1天内办结”,社区群众普遍给予好评。

普遍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坚持“*建引领、行业主管、属地主责、基层主抓”的原则,建立物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和辖区治理力量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工作机制,推行联动巡查、联动分析、联动处置,推动社区、社区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四社联动”。

建立完善问题处置机制。建立“发现—推送—处置—协调—监督—反馈”问题处置机制,推动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接诉即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严格落实考核激励机制。将“六位一体”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纳入各级*委、*府部门工作目标考核,建立部门、街道双向考核评价机制,以及以社区居民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标准的评价机制。制定出台《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若干措施》,社区*组织书记实行编制管理,先后将实绩突出、符合条件的19名社区*组织书记纳入行*编制、名纳入事业编制。社区*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一人兼”比例达到97%。

坚持改革创新

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整合生态环境、*法、应急、城管等部门下沉职能,实现需求在网格发现、信息在网格采集、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

积极创建“智慧化”城市。制定《唐山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对公共设施、园林绿化等10项类城市管理事件全时段全覆盖监管,通过安装手机电子围栏、高空抛物监控、周界警报等智能设备,让社区治理既有智慧又有温度。

深入推进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市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和14.3万在职*员到社区“双报到”,解决实际问题3.2万个。鼓励引导1多家市场主体参与社区服务。

多角度探索治理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社区,研究不同治理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迁安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成立国有物业公司,有序推进老旧小区物业化管理;滦州市推进基层*组织与管理服务深度融合,以楼门或楼栋为单位,细化社区治理“微单元”;路北区依托平台建设,实现老旧小区全方位、智能化、规范化管理;路南区坚持“*建引领+居民自治”和“微利运营、体现公益”,加强物业服务企业*组织建设,打造了“红色物业”服务模式。

来源:《中国社区报》12月21日3版

讲好社区故事

传递百姓声音

点击上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北省理顺多方关系ensp创新物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