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家美·故事美!
我区郑炳英家庭、赵瑞云家庭分别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河北省最美家庭!
最美家庭丰南区
大新庄镇大赵庄村郑炳英家庭被评为年全国“最美家庭”
岔河镇王四村赵瑞云家庭被评为年河北省“最美家庭”
NOTIC
寻找最美家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妇联关于寻找最美家庭工作部署,发挥家庭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良好家风方面的重要作用,丰南区各级妇联积极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一大批最美家庭进入大家视线。
年全国“最美家庭”郑炳英家庭
最“特殊”的最美家庭
——唐山市丰南区郑炳英家庭
这是一个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传统式中国家庭,今年62岁的赵景全和65岁的郑炳英夫妇是这个家庭的主人,他们上有耄耋老人,下有儿孙绕膝,四世同堂,其乐融融。而事实上,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之间存在着十分特殊的关系。
赵景珍郑秀荣老两口年轻时抱养了一个女儿,起名庆兰。庆兰长大成人后,老两口给女儿招了上门女婿,就是赵景全。小两口婚后育有一子一女,一家人生活平淡而幸福。然而,年的唐山大地震带走了赵庆兰年轻的生命,悲痛欲绝的赵景全强忍泪水支撑起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两位老人不仅要承受失去至亲的痛苦,随之而来的还有无尽的担忧——年轻的赵景全毕竟只是个上门女婿,他会不会带着孩子离开这个家?而赵景全却十分坚定的说:“爸妈,你们不用担心,庆兰走了,以后我就是你们的亲儿子,绝不会丢下你们不管的!”由于赵景全为人老实能干,说媒的人络绎不绝,但一听到赵景全要坚持赡养二位老人就知难而退了,直到遇到同样善良的郑炳英。郑炳英也是在地震中丧偶,带着一个男孩。就这样,三个不幸的家庭组成了这样一个特殊的7口之家。
赵景全把二老当作亲生父母善待,郑炳英也同样孝顺。他们打心眼儿里心疼两位老人,十几年如一日伺候在侧,没有过半点嫌弃。年春天,90岁的父亲一病不起,赵景全和郑炳英放下所有的事情,日夜守候在老人床前,陪老人度过了人生的最后阶段。父亲走后,郑炳英怕母亲一个人孤单,就主动搬到老人屋里住,每晚临睡前都要陪老人聊天,哄老人开心;早起怕吵醒老人,就悄悄地起床,光着脚走出屋子给一家人做饭。
郑炳英用毫无保留的爱温暖着两位老人,也滋润着两个孩子的心。她对待孩子视如己出,竭尽一切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温暖和谐的家。三个孩子亲密无间的长大,对这特殊的家庭关系浑然不觉。在他们的教育影响下三个孩子都十分懂事孝顺,彼此之间毫无嫌隙。在他们看来,他们的家与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果有,那就是他们比别人更相爱、更和谐。
灾难固然可怕,却无法浇灭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赵景全郑炳英一家用爱消除隔阂,用真心跨越血缘,他们用美德创造出一个最特殊、也最美的和谐之家!
年河北省“最美家庭”赵瑞云家庭
热心公益的“活雷锋”
——唐山市丰南区赵瑞云家庭
她是一个热心人,村民们都叫她“活雷锋”,她就是今年50岁的岔河镇王各庄四村村民赵瑞云。村民为什么把会把赵瑞云称作“活雷锋”呢?这还得从30年前说起。
那一年,赵瑞云结婚,公公婆婆原本给他们准备了独立的新房,可是赵瑞云执意把身体不好的公公婆婆接到了自己家居住,为的是方便照顾。两年后,公公得了脑血栓,当时她的孩子只有9个月大,孩子和老人无法同时照料,她就给女儿断了奶,送到娘家。一直到5年后公公去世她才把女儿接回来。
自从赵瑞云结婚后,婆婆理发的事情就包给了她,婆婆高兴,街坊邻居称赞,周围的老人也来找她理发,于是她便开启了这段长达30年的公益之行。由于许多老人行动不便,赵瑞云就上门服务,服务的老人由最初的9个发展到现在的30多个,每年上门理发达多次。赵瑞云还特意准备了一个笔记本,谁多长时间需要理发,都一一做好记录,30年来未曾遗漏一位老人。
赵瑞云的行为教育和感染了村里的许多妇女,先后有8个姐妹加入了公益服务的队伍中,她们成立了“巾帼志愿服务队”。不但义务为老人理发,还帮助残独家庭、孤寡老人家庭打扫卫生、捐衣捐物,帮助无劳动力家庭收种庄稼,为有矛盾的家庭解决纠纷等等。一位村民得了大病,急需手术费用,赵瑞云带领“巾帼志愿服务队”四处奔走,为他义务筹款3万余元。每年的学雷锋日、端午节、母亲节、重阳节,她们都会到集市、商场开展义务活动,将服务范围扩大到本村以外。
赵瑞云的善行义举离不开丈夫的大力支持,刚结婚时,丈夫豪爽仗义,但识字不多,赵瑞云就成了教书先生,每天教丈夫认字十个,直到能够通读一般的读物。在学习的过程中,夫妻俩对公益事业的理解越来越深刻,配合越来越默契。热爱生活的赵瑞云十分喜欢十字绣,却因为村里的事情多没有完成过一幅完整的作品,丈夫默默地拿起了绣针,从一两米的花草虫鱼,到六七米的清明上河图,这一幅幅绣品彰显出的不只是手艺,映衬出的是他对妻子的一片爱心。